您的位置:首页  -  财富管理  -  消费者权益保护

普及金融知识 | 维护消费者基本权利,保障消费公平

原文出自:本网发布时间:2022-06-06 17:28:20浏览次数:8037次

消费者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9项权利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知悉真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由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获得有关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为正确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22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64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并将于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主要内容

一、坚持合法性审查,规范网络消费格式条款。

二、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加强消费者售后权益保障。

三、明确电商平台自营误导的法律后果,压实平台责任。

四、明确平台外支付的法律后果,压实商家责任。

五、明确网络店铺转让未公示责任,保护消费者合理信赖。

六、明确虚假刷单、刷评、刷流量合同无效,斩断网络消费市场“黑灰产”链条。

七、明确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等造成损害的法律后果,规范网络促销行为。

八、明确高于法定赔偿标准的承诺应当遵守,强化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

九、明确网络直播营销民事责任,引导新业态健康发展。

十、完善外卖餐饮民事责任制度,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一、购买有固定包装的商品,要注意包装上的标志,对无生产厂名,厂址或只有拼音字母而无中文的厂名,厂址,切忌盲目购买。

二、购买耐用家电商品,可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销售单位当面通电试机,并索要发票,“三包”(包修,包换,包退)凭证。

三、购买商品,特别是价值大的高档商品,要注意标价是否规范。

四、购买预交货款的商品,要特别慎重。首先要了解售货单位的信誉程度,如果是集体企业,应看有无正式的经济保证单位。临时组织的展销会,要注意组织单位能否承担经济责任。

五、不要盲目购买邮售商品。目前有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广告宣传,邮政信箱,假借他人商号名称或帐号,邮售假劣商品。


来源:青岛海关12360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