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富管理  -  消费者权益保护

致青少年:别让“冲动消费”和“非法贷款”毁了青春

原文出自:本网发布时间:2025-06-09 14:47:00浏览次数:1349次

最近,一则新闻令人揪心:某中学生沉迷购买限量版运动鞋,因资金不足选择网络贷款。不料利息如滚雪球般暴涨,最终陷入暴力催收,不仅精神崩溃,学业也被迫中断。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青少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树立理性消费观、远离非法贷款平台,已经刻不容缓!

一、理性消费:拒绝被欲望"绑架"

青少年阶段,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极易受到环境和广告的影响。商场里炫酷的电子产品、潮流服饰,手机里铺天盖地的种草视频……每一个都在刺激着我们的购买欲。但盲目跟风、攀比消费,只会让零花钱迅速见底,陷入"永远缺一件东西"的焦虑中。

如何理性消费?三招帮你避开陷阱:

分清"需要"和"想要":购物前先问自己:这是生活必需,还是单纯因为"别人有我也要有"?比如,舒适的运动鞋是运动刚需,但限量联名款或许只是虚荣心作祟。

制定预算计划:每月零花钱分三部分——必要开销(学习用品、餐费)、储蓄金、自由支配金。购物前先看预算,避免超支。

警惕促销套路:"限时折扣""满减优惠"可能是商家的"心理战"。别为了凑单买一堆闲置,反而浪费更多钱!

二、警惕非法贷款:守护青春安全底线

当消费超出能力范围,一些非法贷款平台便趁虚而入,用"无抵押、秒到账"的噱头诱人上钩。但这些平台实则暗藏致命风险:

非法贷款平台的三大"致命陷阱"

审核宽松,信息泄露:只需身份证、银行卡就能借钱?小心!你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洗钱。

高额利息,利滚利:远超国家规定的利率、"砍头息"(借款1000元,到手700元却按1000元计息)……债务会像雪球越滚越大,最终无法偿还。

暴力催收,身心崩溃:还不上钱?催收电话轰炸、短信威胁,甚至骚扰家人朋友,严重影响生活与心理健康。

不幸陷入陷阱?三招紧急自救!

保留证据:保存贷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催收短信和电话录音。

立即求助:别独自承受!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学法维权:了解《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青春只有一次,别让一时冲动毁掉未来!从今天起,学会理性消费,远离非法贷款,共同守护美好青春!